在路上是一种生活态度,人的一生需要在路上,要么是身体在路上,要么心在路上;每到6月7月就按捺不住躁动的心,总想看看广阔的草原和湛蓝的天空,川西高原是我每年的“必学课”,今年把目的地定在了心驰向往的色达。经过细致的筹备,绕开拥堵、路况差的路段,选择最好的行程:成都→理县→阿坝→青海久治县→青海斑玛县→四川色达(然后原路返回,单边共计850公里),大家出发了。当离得远远的尘嚣,面朝草原,心暖花开Day1:7月8日下午和朋友们从成都出发,经汶川到达理县,下榻理县吉祥谷国际大酒店。晚餐在县城品尝“木桶鱼”,味道很好,麻辣鲜香。Day2:7月9日早上一大早从理县出发,一路美景,湛蓝的天空镶嵌着洁白的云朵,高原油菜花金黄一片,草原上的野花漫山遍野,在都市中难得一见的蓝天白云在草原就是正常状态。中午在阿坝午餐后,驱车来到青海果洛久治县呼日麻乡的年保玉则。年保玉则藏语意为圣洁的松耳石峰,相传是果洛诸部落的发祥地,是果洛藏族的祖先,因而备受尊崇。离开年宝玉则,到达青海班玛县。晚餐在川渝人家(终于有Wifi了。川西甘孜、阿坝因**权势活动,出于国家安全考虑互联网处于暂时关闭的状况。)餐后夜宿班玛县城的和平大酒店,干净、整洁、有热水提供,没Wifi,又开始了“闭关修行”的生活。当天空诵起心经,内心最柔软处被深深抨击Day3:7月十日一大早从青海斑玛县出发,仍然一路蓝天白云、绿草野花,满山的经幡藏寨叫你内心震惊不已,神秘的天葬文化叫你重识生命的意义,经过一小段烂路,大家来到色达天葬台。天葬是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的一种传统丧葬方法,人死后把尸体拿到指定的地址让鹰(或者其他的鸟类、兽类等)吞食,天葬核心是灵魂不灭和轮回往复,死亡只不过不灭的灵魂与陈旧的躯体的离别,是异次空间的不同转化,西藏人推崇天葬,是觉得拿“皮囊”来喂食秃鹫,是最尊贵的布施,体现了大乘佛教波罗蜜的最高境界——舍身布施,是一种非常灵性的仪式。而非互联网说的“天葬可以让灵魂上天堂”之类的谬传,藏传佛教里没“人去世了可以上天堂”的说法。笔者是一个乐观的人,一直用乐观的心态看世界,感觉世界是鲜花盛开。但来到天葬台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些恐惧,空气中弥漫着不可名状的气味,感觉背部发麻,到达时是下午一点左右,仪式正式开始几乎到了两点半,秃鹫在天空盘旋,喇嘛们的诵经恍如来自另一个世界。这段等待的时间,感觉是五味杂陈,想想一辈子追求的名与利、权与钱在这一刻荡然无存,人的一生唯有在死亡面前是绝对的每人平等。所有人都在追求物质、名利、权利、幸福?可幸福的本质是什么?存活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心灵的归属在哪儿?这个时候脑海里不禁想起一首歌:“从生到死有多远?呼吸之间。从迷到悟有多远?一念之间。从爱到恨有多远?无常之间。从古到今有多远?谈笑之间。从你到我有多远?善解之间。从心到心有多远?天地之间。当欢场变成荒台,当新欢笑着旧爱,当记忆飘落尘埃,当所有是不可得的空白。生活是多么无常的醒来。”在秃鹫分食亡者的过程中扬起蔽日尘土,这一刻已经从恐惧转为平和,大家一行悄然离开了天葬台,路上或许是由于内心震惊或许是由于感触良多,大伙都没说话,静静地。当听到一段梵音,感受那信仰的暖灯离开天葬台,大家驱车来到距离天葬台仅2公里路程的色达五明佛学院,在重重的群山环绕之中,沟里的僧舍,以佛学院的大经堂为中心,密密麻麻搭满了四面的山坡,不计其数的绛红色小木屋,延绵无数,一眼望不到头,蔚为壮观。这类红色小木屋,是数千名僧侣和尼姑的住所。在佛学院最高的山峰上,有一个金碧辉煌的建筑,叫做“坛城”(音译)。坛城的梵文名字为“曼荼罗”,意思是按佛教密宗仪规进行某种祭供活动的道场,平常是大家转经的场合。它的上半部分是转经的地方,据了解假如你有哪些疾病,在这里转上一百圈就可以好;下面一层是转经筒,金色的圆筒在大家干枯的手转过之后留下一串悠长的嘎吱嘎吱的响声。Day4、Day5:7月11日、12日第四天,大家启程返回。再见了,那纯粹至极的蔚蓝天空,再见了,那清静悠远的梵音,再见了,那真诚神秘的信徒,大家只不过匆匆过客,终要和色达离别,可离开是为了更好的相逢,色达,大家会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