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在冬季去温暖的海南度假,甚至在海南庆祝大家国家的传统节日——新年。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一样的区域过新年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在海南,春节不可以称之为春节,由于海南人觉得所有些民俗都是按人的意志、人的愿望,人为地做出来的,所以,在海南方言中,所有些民俗行为前面均加上一个“做”字。所以春节要叫“做年”。海南做年有不少风俗,下面就带大伙去看看海南做年都要做些任何事情。
半年开始准备“做年”
海南俗话“年怕中秋,月怕十五”。一过中秋,乡下就准备着“做年”:阉公鸡、填肥鸭、圈家猪、备做年钱。一进入农历12月下旬,“做年”的氛围就愈加浓烈了!
腊月廿四送“灶公”
传闻中,“灶公”是玉帝派来人间监督善恶之神,每年的这一天都要上天向玉帝汇报。为此,家家户户都用竹把或竹枝将屋前屋后、屋内屋外、屋上屋下全方位打扫干净,香炉也要打扫干净并换上新炉灰,夜间则备酒果设祭,为“灶公”送行。
采屋送穷
送完灶公后,至大年三十之前就要“采屋”,海南话为打扫房屋。用青竹枝叶捆成的扫帚,将屋顶、屋檐、墙壁打扫干净,清洗蚊帐被褥,箩筐家具,再把破旧衣服放火烧掉“送穷”,迎新年。
发年市(采购年货)
同样是在大年三十之前,家家户户需要发市出街买年货,金银香烛、京果糖糕、碗筷陶盆、拜公祭品等, 备足年货“做”新年,当然,祭年桔子必不可少,预示来年大吉大利!
除夕夜
海南有句歇后语“三十晚上-刀砧不能闲”。在以前大家无论多拮据,腊月三十,借钱借米也要杀鸡杀鸭,红烧肉、猪蹄子、荤菜、素菜七大盘八大碗的摆满香炉前的八仙桌子上,候祭祖先仪式完毕后,便放鞭炮,候饭菜已凉透后才拿下来全家围失火炉吃年饭。
点煤油灯
在海南,除夕晚上,多数人家都会在室点灯,家室有灯,夜以继日,一连数天直至天亮才罢;俗称“发灯”,取“添丁发财”之意。
除夕夜鸣炮迎新年
大年三十那晚,吃完年夜饭后就开始各种娱乐,等到凌晨时,大街小巷各家各户鞭炮声就开始响起了,这是海南人迎接新年的古老方法。
祭拜祖先
据民俗专家介绍,祭祀祖先是海南除夕的第一件大事。一般都有固定的吉时,民众都会在家里摆上发糕、白斩鸡、番薯酒或者米酒,点燃香烛,父母率领子孙们叩拜,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春节夜饭之后,大家才开始享用。
大年初中一年级不扫地
大年初中一年级,尤其是海南琼北一带区域,大家觉得大年初中一年级扫地,会把家的财扫出去,全年就无财可发。在农村,大年初中一年级上香奉公,家家户户燃放鞭炮,炮纸遍地铺红,很壮观。假如觉得屋太脏,要扫需要从门口往里扫,俗称“捞财”。
在海南岛上,岛上的不同区域春节的风俗也不尽相同。譬如在海口,大年初中一年级要吃斋菜。斋菜煲是海口民间的传统菜,初中一年级吃斋意思是来年不杀生。现在,这种风俗在非常大程度上被保留了下来,在不少人看来,初中一年级吃斋,调整了春节的饮食结构,有益于身体健康。在文昌拜年时,客人要自带鞭炮,而且文昌人的新年餐桌上肯定必不可少文昌鸡。在琼海南部福田、上埇、潭门等地,还时尚一种“做新娘酒”的习惯。年内有女儿出嫁新婚,初中二年级回娘家来拜年,得把叔伯兄弟各户拜遍。每户都摆上酒席,等着女儿女婿上门拜年。只怕是动一动筷子,吃一二口菜也行。家主还要给女儿女婿送红包。在临高,除夕晚上全家人吃完年夜饭后,大人就叫孩子子穿上新衣服袜子睡觉,这叫“睡福”。睡时间越长就越幸福。到了上香时间,全家人醒来,儿女给爸爸妈妈、晚辈给长辈拜年,后者则给前者红包。
陵 水
拿槟榔拜年
陵水人爱吃槟榔,槟榔在陵水人心中有着特殊的意思,像新年如此特殊日子更是必不可少槟榔。在春节之前,陵水人家家户户都会筹备好很多槟榔。大年初中一年级,到了该向长辈们拜年的时候,带上一大把槟榔才好“行动”。每见到一位长辈,晚辈就会拿出两小瓣槟榔配上一个“小三角”放在手心,然后双手捧着,一边说“新年好”一边恭恭敬敬的递过去。长辈笑着接过槟榔,就等于同意了晚辈最诚心诚意的祝福。
五指山、保亭(等黎族区域)
提起海南中部,非常自然想到五指山和五指山下的黎族同胞。新年前黎家砍好柴火,备好年货,新年将劳作的事情搁置在一边,喝山兰酒、唱山歌、跳竹竿舞,彻底享受前一年丰收的成就,到初五才开始干活。黎家除夕杀鸡,象征来年吉祥如意。封米缸仪式是过新年的序曲。阴历12月中旬,村里家家户户的女主人即举行封米缸仪式,其办法是选择数目为单数的吉日晚上,夜半鸡鸣三遍之后,将上很大米倒满自己家里专用的米缸,然后用一片红纸封住缸口系紧。至正月十五那天举行揭缸仪式,并用缸内的大米煮饭,供全家食用。正月初中一年级凌晨,家家户户要将自己家里缸内的水倒掉,然后从井里挑来水倒满缸里,叫“换新水”。再用这类水烧热供全家洗脸,叫“新水洗脸”,祈求新年里双眼明亮,办事顺利。
给牛灌酒。这是黎族的传统特点年俗。大年初中一年级上午,家家户户要将特制的牛酒灌给自己家里的牛喝。黎族人觉得,耕牛也是主要的劳动力,每逢新年,耕牛也应停工休息,喝酒补身,以增精力,来年更有力劳作。所以,但凡负犁拉过田的牛,这时均有机会大醉一场,牛酒中掺有数种跌打损伤祛风等效果的草药汁。
儋 州
做腊肉迎客、初中一年级不外出
新年期间,腊肠腊肉是客家人新年待客必须具备的菜。在儋州的客家人在年底的时候就做好腊肠腊肉。春节时,家还会筹备年糕,但不是每年都做。正月初中一年级吃素是部分家庭的选择。新年第一天,在儋州还保留着不外出的习惯,初中二年级开年后才能外出。儋州是一个有不少民俗活动的地方,从除夕到元宵,洋浦、白马井一带会不按期地舞龙,一些地方还会有调声等,非常热闹。
东 方
过去出嫁女按地区回家
多年以前,东方和海南的其他地方一样,出嫁的女儿是不可以回娘家春节的,只能在初中二年级之后才回家春节。由于当地彼此之间婚嫁较多,为了不在初中二年级时“撞车”,还形成了根据初中二年级一个地区的女儿回家拜年,初中三年级另一个地方的外嫁女回家的风俗。这种风俗日渐在改变。“不少家庭都只有一个女儿,因此对于女儿回家春节,大伙都已经能同意了”。
万 宁
“分岁”看时辰
万宁人春节过非常长,从12月廿三开始,一直到正月十六,年才算真的过完!在万宁有如此的民间谚语:廿三廿四人送灶,廿五廿六人采室,廿七廿八人台猪,廿九三十人春节!初中一年级初中二年级人粑钱,初中三年级初四人喊官,初五初六人做粑,初七初八人担棍赶。
中国民间除夕守岁至半夜,谓之分岁。谓新旧岁自此而分。 在万宁,除夕夜有“分岁”的风俗。这是最有年味的事儿。除夕是年末最后一次敬请祖先吃年饭,初中一年级零晨,是新的一年开始之时再请祖先用斋。这类仪式,实是一种方法特别的辞旧迎新,渗透着浓浓的年文化,万城百姓的年,就是如此过的。万城人“分岁”,有的人事先是请先生选时辰(时间)的,即什么时间“分岁”最利吉。
三 亚
除夕做年糕
说到春节,在海南很多市县都有做年糕的风俗,三亚也不例外,但三亚的红糖年糕则是海量年糕中的一绝。 红糖年糕在过去只有春节才可以吃得到,家家户户到了除夕都会在门前架起锅蒸煮。目前生活好了,市场上也能买得到过去春节才可以吃得到的红糖年糕,但每逢春节大伙还是会亲手做一份感受年的氛围。
而在海南做年,也应该注意一些忌讳
1.已出嫁的女儿不能回娘家
2.早餐忌吃稀饭、荤食
3.忌叫别人名字催人起床
4.忌跟还在睡觉的人拜年
5.忌吃药
6.忌讳动刀子和剪子
7.忌动针钱
8.忌斧子劈木柴
9.忌借钱
10.忌打家具(盘、碗、酒具等易碎物品)
11.白天不可午睡
12.忌倒污水、垃圾、扫地
13.忌被别人自口袋掏取物件
14.忌向人讨债
15.忌洗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