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越南古称安南,过去是作为中原王朝的最南端,后独立为藩属国,直至清朝彻底独立成为了现在的越南。
作为东南亚的一员,越南的近代历史中也不乏被资本主义列强殖民的历史,经过了殖民时期的阵痛,孕育出了越南现在东西交融独具一格的民族文化。
越南地理上坐落于东南半岛的东部,由南到北地势狭长,北部与中国接壤,基本上是接管了东南半岛东南部的整个海岸线,从外形上看,假如把东南半岛想象成一个手机,那越南就是它的手机壳。


胡志明市Ho Chi Minh City
来到了越南,会发现越南国父胡志明的影子无处不在,而胡志明市作为过去南越的首都,目前仍然是越南的经济中心,带动了湄公河三角洲的经济进步。
在19世纪越南过去沦为法国的殖民地,然而伴随岁月的流逝,法国殖民者的离去,留下的确实随处可见的法式建筑,与那些刻在越南人基因里的欧式小情调。
无论是过去还是目前,无论是从美食,建筑,咖啡等等都深深的留下了法国的烙印,虽然目前的胡志明更为资本化和欧美化,但大家还是比较一厢情愿的称西贡(S人工智能GON)为东方的巴黎,期望保留一些浪漫和异域的文化感觉。


















无论是粉水嫩嫩的粉红教堂——耶稣圣心堂,亦或是始建于19世纪的百年邮局,还是西贡市政厅,无不留下了浓浓的法式风情。
中央邮局始建于1886年,由设计巴黎埃菲尔铁塔的法国建筑师设计,1892年正式启用,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地历史,因此中央邮局又名百年邮局。虽然这座法式建筑已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到今天仍然正常运作着。
入内看去,目光所及的拱顶、花窗、柜台、吊灯、邮筒、电话间等等,都散发着浓郁的欧洲古典气息,时间仿佛被镌刻在这类细小的花纹中,不曾流逝。


坐落于百年邮局对面的圣母大教堂正在修理,没能一睹真容,夜晚看见人来人往的人坐在圣母像边上聊天聚会,热闹非凡。
要知道一个城市的真面目,还是得从夜晚看起。
入夜后,简单的来一次西贡citywalk,看到的是越南人不加掩饰的,舒展开的悠闲一面,活力而内敛,热情不张扬。






















好似杜拉斯笔下的西贡一样,嘈杂的街道,各种小贩,炎热的天气和怀旧的建筑。
浪漫,已然成为这座城市与众不同的底色。
昏暗的路灯,轰鸣的机车,如织的人群,忙碌不停的夜宵摊子,席地而坐热烈交谈的年轻男女,热闹背后工作的环卫工人,交织出悠然自得的西贡小夜曲
美奈 Mui Ne
离开胡志明市向北200公里,这里有一个安静的小渔村,名为美奈。
这里曾是越南鱼露的一个要紧产地,50公里绵长的海岸线给了他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红白沙丘的出现给了美奈“一半沙漠一半海洋”的独特景观。
兴起的一片片度假村,给这个小渔村带来了第二次生命。






路过的一个村民家,古朴而艳丽的色调相互碰撞,感觉非常奇妙,也会有一种莫名的庄重感。
越南人相信过世的人和活着的人,仍然有精神上的交流。所以即使房子外面破旧掉漆,风化掉色,正厅里用来祭祖的祖坛也是一尘不染,锃亮如新。




红沙滩也叫黄沙滩,距离大海较近,在一边是海,一边是沙漠的美奈,层层叠叠形成了多种色带,最有特点的是红沙丘。虽没白沙丘壮观,但红沙丘是观赏夕阳的绝好地方。挑一个高处坐下,看着夕阳日渐地西沉,映红了半个天际,紫色的晚霞与棕红色的沙丘在落日余晖的笼罩下看上去愈加艳丽,整个氛围浪漫至极。




白沙丘是美奈著名的一个自然景观,沙丘边还有一小片绿洲,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植被。延起伏的白色沙丘放佛置身纯白的沙漠,远处的海水又仿佛沙漠中的绿洲,构成了“一半沙漠一般海水”的奇幻景象。






远远地可以看到美奈渔民的小渔船,即使是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捕鱼做鱼露的传统还是留了下来。










正好是台风时期,美奈的晚霞万分迷人。
坐在海景餐厅的露台上,看着晚霞从粉色,变为橙色,再从蓝调变为紫色,最后变成夜晚的黑色。
小渔村简单的一天就如此落下帷幕。
芽庄 Nha Trang
美奈再往北,来到的是坐落于越南南部海岸线最东端的芽庄。
因其细腻的白沙滩和出众的潜水体验,早已经声名远扬,已然是热点的旅游目的地。
漫长的海岸线上密布着各种餐厅和各种高级度假酒店,过去的海边小城变得热闹非凡,随处可见的背包客,走十分钟路能听到好几种不一样的语言。
古时候这里信仰婆罗门教,相信婆那加(天依女神PoNagar)可以庇佑他们,于是兴建了占婆塔,也称天依女神庙,祈求保护着靠海吃饭的渔民。到了近代又遭到了佛教和基督教的信仰文化,形成了多元的信仰体系。






芽庄是我对越南的初印象,从此让我喜欢上了这个悠然自得的东南亚国家。
海边城市人都有一个同样的特质,就和漂在海面上的渔船一样,伴随海浪摇摆,伴随海风漂游。
你极少会看到芽庄当地人和你红脸,但当你在沙滩上走,肯定能看到热情的芽庄人和你打招呼。笑容好似和煦海风拂面一般舒服。
选一个舒服的天气,来一段芽庄的citywalk,解锁不同的海边城市吧。






















































离得远远的芽庄海岸线,往城市内走,在游客罕至的地方已经褪去了海边城市的滤镜,明显可以感觉到这座城市的悠然自得和生机勃勃。
散步的时候正遇上芽庄的下班高峰期,龙山寺前川流不息的摩托车大军,路边咖啡馆愈加多的人,慢慢开始支起来的街边小摊,和以各种姿势靠坐在路边的人,无不宣告着这座海边城市的夜晚已经到来。
终才发现,悠闲,是芽庄的底色,即使来了这么多次,依然喜欢这里。
河内 HaNoi
越南北部的红河三角洲,学会了整个北部越南的经济命脉,而在这里坐落着越南的第二大城市,也是越南的首都——河内。
不少人来过越南,最深的印象就是无处不在的摩托车大军,全靠自觉的交通规则,随处可见的小“斗笠人”与人来人往的老街。
诚然,河内不同于被法国美国重点投资建设的胡志明市,这里的建筑和人文会看上去愈加朴素和原始,正是这种朴素让大家得以窥得越南生活活的原色。
以还剑湖为分界,湖的西边代表的是不加掩饰的朴素的越南,而到了湖的东边,就展示出了河内作为国家首都的现代化一面,会有更多偏西式的建筑,宽大的马路,更多的红绿灯,形成了一幅完全不同的现代化越南景象。
河内老街、圣约瑟夫大教堂、巴亭广场.......让大家以还剑湖为中心,开始一场河内的城市探索之旅吧!
















白天的河内老街给我印象最深刻的,除去琳琅满目的门店以外,就是满目的绿色和鲜艳红色的三轮车。
东南亚潮湿闷热的气候让河内的树木长得格外茂密,时不时可以见到从墙内、阳台上伸出来的枝丫奋力地伸向天空,对外昭示自己强大的生命力,就和遭受了被西方侵略、殖民和战争之后的越南人民一样依然顽强不息。
而街上那些三轮车这是街头另一亮丽风景线,被中国游客亲切地称呼为“客先死”。
乘客坐前面,车夫坐后边蹬,据了解它是由当时法国殖民者设计的。既能够防止闻到车夫的臭汗,又可一目了然地赏析风景,真所谓一举两得。
头顶的绿色,和街上随时点缀的红色,构成了河内街头五彩斑斓的漂亮颜色。






越南的街道大多是偏开放式的,大家更喜欢在户外享受美食或者茶歇,所以看上去这个城市很活泼,富有生命力。
日渐入夜,而河内人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也筹备开始享受生活。
感受过西贡的浪漫之夜,又怎能错过河内的美好夜晚呢。
















虽然入了夜,这座城市却仿佛才刚刚苏醒,河内的黑夜是五彩斑斓的黑,从开放式的街道上就能感觉到河内人对生活的热情。
在河内的大家相比早C晚A,仿佛更喜欢早C晚C。可以理解为早上和晚上都要喝Coffee,也可以是早晚都非常Chill,这种轻松地环境感染了这座城市,也感染了来这里游玩的大家(譬如我)。
要我说,生命力,是河内的底色。
结尾
越南这个国家得益于悠长的海岸线,有得天独厚的旅游环境,过去的殖民史留下的除去疤痕,其实更多的还是生活习惯的改变和多种文化的交融,使得这个国家的色彩愈加丰富。
在越南,每个不一样的城市都有着不一样的性格,“斗笠人”的笑容仿佛有一种魔力,即使是游客也可以迅速的融入进他们的生活步伐。
记得18年首次来到越南的时候,被川流不息的摩托车大军着实吓得不轻,然而慢慢的我也掌握了和越南人一样,在路边的开放式咖啡馆点一杯喝的,静静地赏析着“斗笠之国”的平时。






旅游不止是空间上的移动,当你到一个新的城市,需要探索的不止是不一样的景观和人种。当你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最大的乐趣就是知道这个地方。
尝试一下,假装做一天越南人,早起去集市逛逛,街边摊吃个午饭,路边咖啡店看着飞驰而过的汽车喝一杯滴漏咖啡。或许会收成完全不一样的旅游体验,不止是照片和纪念品,而是与众不同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