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4月29日:上海 ——卡萨布兰
摩洛哥的召唤,或许是三毛哭泣的骆驼、或许是舍夫沙万魅丽的蓝、或许是大西洋温暖的风,或许,仅仅只为一次琐碎生活的逃离、一个与自已的久别重逢。。。。。。不管为了什么,我终将遇到摩洛哥、遇到不同的时光。。。。
D2 4月30日:卡萨布兰卡——索维

远方虽美,路途一直辛苦的。从杭州辗转至上海浦东,再飞往摩洛哥,近一个昼夜的奔波,总算于中午前到达卡萨布兰卡,当地时间晚于北京时间7小时,算来,我已离得远远的故土一万多公里。


接机后径自前往索维拉,卡萨布兰卡只不过车窗外的惊鸿一瞥,又是近四五个小时的车程,累到无以言说。黄昏前抵达酒店,未及休整便马不停蹄地去往海边。


海边鱼市不止臭味难当,更是满地狼藉,叫人无处落脚、无以适从。可能,我一直本能地排斥那些凌乱不堪的、抑或是太过真实的生活场景,所以不少时侯,我宁愿生活在自已假想的美好里。。。。


还是去海滨公园等日落吧。等日头慢慢偏移,等夕阳以极细腻的笔触,为白色的城堡刷上一层又一层的暗影,深深浅浅、重重叠叠。。。。



总感觉两个人看日落看的是天长地久,一个人看日落看的是时光飞逝,难免,有的忧伤了,而我,竟是喜欢如此的独坐,静静的,周遭的所有都恍如不在。。。。


风城索维拉,并没想像中的浪漫,大西洋的风也没想像中的温顺,夕阳原来是把肆意而果绝的刷子,总爱把暖暖的色调涂了又抹,浓淡相宜、艳若惊鸿,然后,默然离去,清冷如夜。。。。
D35月1日:索维拉——马拉喀什


清晨的风到底温顺了些,不是昨日的狂放,鱼市也比昨日清爽干静了很多,一夜狂风,吹散的不止世间喧嚣。


眼前的景像也慢慢与想像挨近了,索维拉在离开前终于撩起面纱,露出温婉的一面。



老城,时光散慢,可以信步游走,可以随处小憩。


寻一安静处坐下,一杯咖啡、一盏茶,时光慢慢地流逝,倦意慢慢地聚拢来又离散去。薄荷茶真的是漱口水的味道,咖啡的量迷你得像一盅白酒,且不说味道怎么样了,此时,要紧的是慢下来的时光。。。


目前想想,索维拉的老城是行走得最安逸的,累了可以安静地坐着喝咖啡,可以打个盹,或者可以坐在广场上看熙熙攘攘。

午餐后出发赴往马拉喀什,入住的AdamParkMarrakechHotel&Spa马拉喀什亚当公园酒店是此行中我最钟意的酒店。

略略休整后,前往德吉玛广场。下车处便是德吉玛广场的地标建筑——库图比亚清真寺。清真寺建于11世纪,由当年建造拉巴特哈桑塔的建筑师主持修造,以纪念击败西班牙人的胜利,这里是马拉喀什旧城的中心和至高点,旧城的所有建筑均不可以逾越清真寺宣礼塔的高度,以示敬意。宣礼塔亦称香塔,据了解当年建造时用数千袋香料混在砌筑材料里,以令其香味弥久而不衰。可我所行之处,并未闻到任何香味,想来是传闻罢了。


来不眠广场之前,我携带满满的好奇与开心,据了解这里有叫人味蕾大开的美食、有色彩纷呈的果饮,还有最最吸引人的舞蛇人、说书人、卖水人。。。而现实是:所谓美食不敢惊扰肠胃,那些传统艺大家对于镜头一直万分警觉满怀敌意,想来这也无可厚非,且不论宗教信仰,哪个也没义务被哪个拍摄的。

这是我在不眠广场遇见的最友善的笑容,一群男生主动需要我拍照,同行队友已是杯弓蛇影,担忧他们事后也会索要钱财,而他们只不过笑着说了谢谢、再见。

广场中心便是美食摊,蜗牛是法国人钟爱的美食,但与高雅的法式蜗牛相比,这里的蜗牛看上去原始而粗旷,在摩洛哥,食物并不以美味为上,而是以吃饱为原则。你敢尝试吗?我可不敢。

现榨水果,色彩鲜艳,假如不是地导事前告知这里的水果怎么样不新鲜,大热天,哪个不想尝试来一杯呢?

流动酸奶摊,有趣的是酸奶桶环拥着一簇野花,后来我在菲斯看到的也是这样,这是否藉此告知酸奶的新鲜?无论是与不是,到底视觉上清爽了一回。


假如没德吉玛广场,或许马拉喀什只不过一座平淡无奇的小城,德吉玛广场是马拉喀什的灵魂,其历史与马拉喀什一样久远,声色光影里裹挟的是最活色生香的人间烟火……


咖啡店二楼可以俯看不眠广场的全景,任意消费一种饮料便可入内,这里的薄荷茶更生猛了些,直接用薄荷叶泡的,所以整个楼层都充斥着一股浓浓的刺鼻的薄荷味,叫人不堪忍受。

可能我是最期盼太阳早点落下,夜晚早点到来的人吧,这样,我可以早些回住处歇息,可以喝酒,可以尽享是我自已的时光,即使夜不成眠。。。
D4 5月2日:马拉喀什


旅游中最轻松的莫过于清晨不需要整理行装,不需要着急退房,可以尽可能把旅游想像成懒散的闲居,马拉喀什就如是。


马拉喀什的昨夜有红酒相伴,马拉喀什的今晨可以懒懒地安放在酒店花园里,不必想着下一站停靠什么地方。其实旅游,并不为漂泊,也不为流浪,只为在陌生的地方寻一份无牵无挂、无羁无绊的安闲与自在。。。。


上午的行程安排在伊夫圣洛朗花园,九点多,已是排满了游人。


好在,人群散入园中,也不觉拥挤。伊夫圣罗兰花园原是法国画家雅克·马若雷勒所建,园中建筑多为马拉喀什宫殿风格,并密集地饰以与众不同的马若雷勒蓝,再运用水的变幻及繁茂的绿色植物使这里灵秀清朗、生机盎然。

1980年,法国20世纪最伟大的时装设计师伊夫·圣罗兰将此花园买下并加以改建,于S后将部份骨灰埋葬于此,其墓碑的造型便是著名的YSL口红。


伊夫·圣罗兰,这位患有紧急抑郁症的SYL开创者,这里是他的想法来源,是他逃避现实的隐逸之所。这让我想起梵高,梵高的蓝是其阴郁生活里短暂却又永恒的明亮,而圣罗兰则有幸将余生安置在这一片明朗的马若雷勒蓝里,尽管生命最后还是止于抑郁。。。。



撒哈拉沙漠特有些植物炼就了无以伦比的马若雷勒蓝,这是一种叫人一见倾心的蓝,且让我自顾自地以为,马若雷勒奇思妙想的蓝,恰好安放了圣罗兰的忧郁,这算不算一场前世与今生的邂逅……


伊夫圣罗兰博物馆前也是排起长队,时间不许,路过也就罢了。。。。


马拉喀什老城,逛得有的心惊胆战,没一丝丝的闲趣。先是被地导吓得够呛,说怎么样怎么样会迷失方向,说怎么样怎么样不安全,非得一整队人马前后呼应着,然后拖拖拉拉、左顾右盼着,哪来的兴致游览。


还真的有队友走散了,又是一阵慌乱,站在广场看老城,真的有一些惶恐不安,仿佛一旦迷失在老城中就如石沉大海,如何也找不回了,好在有惊无险,不过之后逛菲斯老城更是小心翼翼了。看来老城真的是一座迷宫,有人迷失、有人不安,但终究还能找回,如若在这迷宫一样的人间走散了,要怎么样找回?

再无兴致看不眠广场的日落,早早地回住处,好累,累的还有心情。“我不了解怎么样说再见,由于我永远离不开你......”就用皮埃尔给已逝的伊夫.圣罗兰的情话与马拉喀什道声晚安吧。。。。
D5 5月3日:马拉喀什—— 艾本哈

难得这样悠闲的清晨,阳台上闲坐,听歌、听鸟儿欢唱。假如旅程可以就此多停顿,可以坐下来,什么都不做,只不过看着时光慢慢地走,多好。


今日起开启沙漠之旅,车穿行于阿特拉斯山,风景在窗外绵延,从热烈的褚红,不动声色地转为深邃的褐色,赤红的土坯房屋高低错落于山崖间,叫人心思恍惚,感觉与现代愈行愈远。。。


午后至酒店入住。酒店看着非常有特点,红色的房屋绵延着马拉喀什的热烈,客服大叔也风趣可爱,只不过房间内着实简陋了些,且黑黑的毛毯叫人心里阴影重重,终夜和衣而睡,不敢盖被。



步行不远就是艾本哈度。艾本哈度始建于公元8世纪,用摩洛哥特有些赤土泥砖砌筑而成,是柏柏尔人为抗御流寇而修造的防御型居住区,也是过去繁华至极的沙漠驿站。



历经了八百年的风雨沧桑,落日黄沙吞噬了旧时光,过去的繁华辗转成风中的一声声长叹,而流转的故事如风如沙,不舍昼夜、代代相传……



对于某个遥远国度的认识,或许刚开始是从银幕上或图文里,从《阿拉伯的劳伦斯》开始,这里就打开了好莱坞的大门,随后,《埃及艳后》、《角斗士》、《碟中谍》相继而来,随后,心向往之的游人相继而来。。。。



走在古城,恍如走在时光的隧道,又如走在某个电影场景里,遇到的人尽可以想像成电影里的某某某。。。。

非常意料之外,这样偏僻的地方竟有中式快餐馆,尽管价格不菲,到底还是非常幸福地吃了一顿安静的,美好的晚餐。晚安。。
D65月4日:艾本哈杜 ——梅祖卡


天未亮,又去河边等日出。对于看到什么、拍到什么,我并不执意,于我而言,更多的意义,许是不愿一个人呆在狭促的房间里,夜,已是太长太长。。。。



原来,日出尽可以如此看,若早早地了解,便可早早地来餐厅闲坐了,即使咖啡非常不入味,至少可以换得满满一杯的清静和悠闲。。。



终于,开往撒拉哈了。途经椰枣林,椰枣在摩洛哥餐食中容易见到,肉质比国内的蜜枣紧实,浅尝一二即可,多便觉甜腻了。



换乘越野车至梅祖卡,梅祖卡是撒哈拉沙漠的大门,有着撒哈拉最好看的的沙丘,阳光于此格外眷顾,不一样的时分晕染着不一样的颜色,金色、粉色、红色。。。。


三毛因一本杂志就认定撒哈拉是我们的前世乡愁,义无反顾奔向这里,到了才了解沙漠不尽然倩丽,还有悲悯与无常。我因三毛而来撒哈拉,到了又会有什么样的处境?




或许正由于三毛、正由于在撒哈拉,感性才会泛滥成灾,容不能一丝丝理性,我在沙漠奔跑,想耗尽所有力气,我在沙丘坐着、躺着,想着此刻这世间唯我一人,可能还有三毛和她的爱情。有点悲怆、有点孤独,有很多很多难言的情绪,有想哭的冲动。。。。


三毛遇到荷西,撒哈拉的每一粒沙尘都变成了思念,小王子遇到安东尼,撒哈拉的每一颗星星都洒上了玫瑰初露,后来呢?后来才了解撒哈拉或许只不过爱情浇灌出的海市蜃楼,玫瑰也仅此一株……后来呢,后来总算了解,最好的爱,不是你遇到我,而是你陪我一块遇到全世界……


能想像吗?数万年前,这里是汪洋大海,数万年后,说一句沧海桑田真的太苍白了,这世间没永恒、没不变,珍惜眼前吧。今夜,是此生最好看的的夜,我枕着全宇宙的星辰入眠,我在撒哈拉、在三毛的前世乡愁里、在我的前世今生里。。。。。
D75月5日:梅祖卡—— 菲斯



早起,只为送别撒哈拉的昨夜星辰、只为迎接撒哈拉今日的第一缕阳光。骑上骆驼出发,宛若已在沙漠生活多年,或是遇到了自已的前世与今生。。。。


是否,你需要撒哈拉的星星点燃破碎的梦,需要撒哈拉的日出照亮沉睡的心,还需要不哭泣的骆驼带你探寻生命的绿洲?是否,你还需要足够的勇气去面对生活、去拥抱身边的人……


离开撒哈拉,有种与自已告别的心情,莫名其妙、不可理喻。穿越横跨整个摩洛哥的阿特拉斯山脉,有种穿越前世尘缘的感觉,无名无由、无端无倪。途经伊芙兰小镇,这是赴往菲斯的中途小站,法国殖民时期,思乡的法国人选择了这片气候与法国一样的小镇,使用方法国建筑特点塑造了这座有“非洲瑞士”之称的伊芙兰小镇,这里的时光非常惬意。


图片长途奔波后,日落前到达摩洛哥的另一座名城——菲斯,菲斯的历史同步于摩洛哥,是镶嵌在时间长河里的一颗宝石,是摩洛哥的第一个王朝古都,书写着伊斯兰最辉煌的一页,她曾是“非洲雅典”、“西方巴格达”、“西方麦加”。


从高处看菲斯古城,到底还是杂乱了些,排列无序的民居,破旧而不堪,唯一瞩目的是高耸而林立的宣礼塔,每到肯定时刻,各处宣礼塔同时响起唱经声,叫人肃然而起敬意,更叫人不由得安静下来。


很多当地居民也来此看日落,或安静的,或欢闹的,叫人感到简单而纯粹的美好。

夜幕即将来临,灯光亮起,所有不堪的都已掩藏,只剩光影迷离的美,就如此,携带单纯的美好散去吧,明日再见,菲斯老城。
D85月6日:菲斯


上午,逛菲斯老城。菲斯更是个巨大的迷宫,街道纵横交错、狭长而幽长,驴子是这里最横的交通工具,所有行人都需要避让,这里有毛驴宅急送,更有毛驴出租车,假如你想“狗仗人势”一下,可以坐上毛驴出租车假横一程。


过狭窄的街巷、狭窄的楼梯,豁然迎你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皮拖、皮包、各类皮制品把色彩发挥到了极致。出阳台,便可见菲斯标志性的景点——“臭名昭著”的叔阿拉皮革染坊,这里沿用的是千年传统工艺,用天然材料包含鸽子粪便和石灰,制染出最顶级的皮革。这一片染缸自18世纪建成后再也没改变过模样,它是菲斯老城的所有人,每户人家在此都有一个固定的染缸。


老城里有最接地气的市井生活,染坊、菜市场、小产品摊,生活所需应有尽有。有哪个说菲斯残破,这份残破正是时间留给大家最珍贵的礼物,叫人心存崇敬与感动。感动的,并不是只是这座中世纪古城这样完整地走过千年,而是古城里的大家,把传统的生活方法、精神和信仰,世代传承。。。


阿塔里纳古兰经学校,由马林王朝的苏丹二世建造,和同期的马林王朝建筑一样以出色的瓷砖和木雕出名。可惜不可以入内参观,只不过门外远观而已。



布·伊南古兰经学校,是卡鲁因古兰经学校的一部分,是马林王朝的建筑典范,也是马林王朝建造的最后一座清真寺,是摩洛哥非常重要的宗教教育机构之一。


走到布日卢蓝门,便可自由活动了。蓝门是老城的标志建筑,根据摩尔风格建造,由3个对称的拱门构成,并以蓝色拼花釉面砖饰面,由正门放眼望去还能看到老城的清真寺宣礼塔。摩洛哥是一道城门连接着另一道城门,你永远不了解城门后迎你的是如何一道风景、又有如何一段尘封往事等你来阅读。


剩下的时间终于不需要在催促声里不安地行走了,可以逛店可以闲坐,太多人的危言耸听让菲斯变得扑朔迷离,其实菲斯真的非常合适静下来慢慢地走慢慢地看,慢慢地发现你所有想像的美。


我总想着买一件摩洛哥“吉巴拉”,试了好多家都没适合的,这里的服饰对我来讲实在太大了。

在这家街角的咖啡屋小坐,猫和我都非常欢喜。。。。



最后,去了穆雷伊德瑞斯陵寝。这里是菲斯老城最神圣的圣地,有无数的穆斯林信徒前来朝圣,以获得好运,在这里,大家也只能是门外客。。。
D9 5月7日:菲斯 ——舍夫沙万


假如说卡萨布兰卡是文静所驱、撒哈拉是浪漫所向,那样,舍夫沙万应是童心所往了,此时,我正携带童心奔赴舍夫沙万。

午时至舍夫沙万,这是入住的酒店,看着非常浪漫的样子,只不过看着哦。。。



舍夫沙万,原为防御葡萄牙入侵而建,15世纪末伊比利半岛难民涌入,舍夫沙万飞速扩展,驻扎于此的犹太难民,渐渐用蓝色染遍了整座山城。下午的光线太过锐利,游人也是格外的多,每一个打卡处都有人蜂拥而至,舍夫沙万的美留待明日清晨再探访吧。

建于山坡处的西班牙清真寺,是15世纪建造的西班牙教堂,不对外开放,但在这里可以俯视舍夫沙万全景,在蓝城看日落、看夜景,也就如此吧。。。
D10 5月8日:舍夫沙万—— 丹吉


清晨的舍夫沙万,才是我想像里的清纯世界,街巷里只有猫和大家。


这世间,总有一抹色彩会叫人怦然心动,总有一种蓝会叫人一见钟情。你会爱上舍夫沙万的哪一种蓝,又能说出舍夫沙万的多少种蓝呢?车矢菊蓝、天鹅绒蓝、美人鱼蓝、波斯蓝、道奇蓝、普鲁士蓝.....这世间很多能想像出或不可以想像出的蓝,仿佛都集结在这座深山小镇里。



舍夫沙万的蓝是祈祷巾上穗子的蓝丝带,含义着以色列百姓在神的眼里是尊贵的。所以,舍夫沙万的蓝并不仅仅是防蚊,更是一份来自苦难的礼物。



舍夫沙万的蓝,蓝得梦幻蓝得如在童话里,假如从在矮门里走出七个小矮人,或是发现一盏阿拉丁神灯,你都不会感觉意料之外。


人世间不乏蓝色小镇、不缺世外桃源,舍夫沙万的最好看的之处,并不在于颜色,而是世代流传的美德和超越种族的包容,是每个角落都散发出的安宁气息。舍夫沙万最迷人处,是慈悲、是从容,是历程了战争、流亡、背叛、哭泣后,仍还之以温情与明朗,如童话世界、如天空之城…



门,或许是历史最忠实的记录,起初只为防御、障碍,或界限,在历史的翻云覆雨里日渐的成为一个标志、一种文化,一张最真实的老照片。舍夫沙万的民居大门,并不是一味的蓝,其样式其颜色争奇斗艳无一重复,主人的巧思、美学形式、宗教信仰,在门上可见一斑。



舍夫沙万的猫,萌萌的,让心都软化了,真想抱一只回家,或者就做一只舍夫沙万的猫,懒懒地呆在阳光里不走了。。。。



可终究还是要告别的,先告别舍夫沙万的清晨吧,然后再去小镇走走,就当是最后的作别吧。太过遥远的国度,此生应是不会再来,那就把这步步行来的印记装进脑海里、叠在记忆里带回吧。回去,闭上眼,铺天盖地的,还是这一抹蓝。。。



离开舍夫沙万,直奔直布罗陀海峡,这里交流着大西洋与地中海。传闻当年大力神赫拉克勒斯从极西之地偷得苹果,被阿特拉斯山挡住了去路,就顺手一劈,把直布罗陀海峡劈了出来,也把欧洲和非洲分开了,所以,这里是已知的世界尽头。


往下走就是非洲洞,岩洞连通着陆地与海洋,向海的洞口像极反视的非洲地图,传闻大力神偷得苹果就曾在此歇息。


左侧是大西洋,右侧是地中海,我,就站在这聚散难分的海口。。。。。


为何这世上极致的美总叫人忧伤?原来,我只想与你一块静静地看,看日出日落、看时光流逝。。。。
D11 5月9日:艾西拉 ——拉巴特


丹吉尔,清晨,海滩。或许正由于没日出,才有了我专用的安静与美好。。。



我喜欢这个清晨,这个清晨,无人们喜欢的绚烂,只有我喜欢的清冷,这个清晨,只为我而漂亮。。。



我喜欢丹吉尔,这是柏柏神话和希腊神话里的极西之地、是《牧羊奇妙少年之旅》的出发点、是一战和二战中火力最猛的港口、是国际特务、走私、毒品、投机者纸醉金迷的天堂、是上世纪欧美艺术家逐梦之地,马蒂斯、德拉克洛瓦、保罗鲍尔斯,滚石乐队,泰勒,芭芭拉,无数电影人曾留迹于此.。可惜,在此我也只能匆匆而过。。。


可能,那些风起云涌的年代太过久远,未必能透过马蒂斯的蓝色窗口看出他狂野原始的画风是不是受了丹吉尔的影响;也不必深究为何没德拉克洛瓦就没未来的梵高;更没办法从《欲望街车》里认出哪个是白兰度和裴.文丽,那又如何呢?丹吉尔,已是生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和艺术。


然后,去往艾西拉,一座安放在摩洛哥北部的迷你小城。数位艺术家的涂鸦使这里盛名远播,据了解这里的海滩有着摩洛哥最温顺的日月。




艾西拉的涂鸦也就如此吧,说不上惊艳,倒有几分童趣。




艾西拉的街巷没舍夫沙万蓝得梦幻,却因临着大西洋,这里的每一片阳光都闪着魅蓝的波光。。。。



舍拉废墟,是旧时舍拉古城和摩洛哥梅里尼德王朝时期皇家陵寝所在,古罗马的古城遗址和伊斯兰的皇陵遗址衔接着过去更替的年代,又一同历程了地球最刻骨的震痛,然后,两种文化、两种风格默然共处,相对无语……



繁华落尽、尘烟散去,现在只有非洲鹳在这里安家落户,静听岁月流深。。。。


乌达雅堡始建于12世纪阿尔摩哈德王朝,坐落拉巴特老城以东,濒临大西洋,是卡萨布兰卡的一个可去可不去的地方。

卡萨布兰卡,刚开始的抵达只不过匆匆路过,最后又回归这里。印象里的卡萨布兰卡,停留在BertieHiggins的经典名曲“CASABLANCA”中,这首歌曲版的《北非谍影》观后感,是我对于卡萨布兰卡刚开始的浪漫想像,而对于《北非谍影》的主题曲“astimegoesby”,我喜欢小野丽莎慵懒的吟唱更甚于电影原声。


风,从大西洋来,温顺地亲抚着小城,人,从各处来,安然地逃离了以前。卡萨布兰卡温婉的时光包容着现代与复古、安抚着疲倦与忧伤,不管什么样的人、怀着什么样的情愫、踏着什么样的脚步,这里,总能叫人静下来慢下来。所以,Rick说,卡萨布兰卡是个合适等死的地方。


由于一部电影,那些萦绕在流金岁月里的情怀总让心绪漂亮且忧伤着,人在闹市,心,却在卡萨布兰卡的中世纪光阴里游离着,嘈杂声愈行愈远,听到的分明是一曲老歌,PleasecomebacktomeinCasablanca,Iloveyoumoreandmoreeachdayastimegoesby……

可能,你尽可以想像着与某个素昧平生的前缘或某个狭路相逢的自已重回卡萨布兰卡,这样,你尽可以沉浸在黑白电影的怀旧情愫里,看《北非谍影》的浪漫、看《特务同盟》的旖旎,而看不到眼前的车水马龙、市井纷乱。

非常想去“RICK'SCAFE”,不为打卡,只为满足一下文静心,尽管这只不过一位狂热影迷重现的电影场景,而并不是电影拍摄地,那又如何?想像可以生出翅膀,可以让每个女孩都像IlsaLund,让每一步高雅地踏入都可以想像成一段未了情缘的牵引。。。。可时间不允许,只能路过。。。。



哈桑二世清真寺,世界第三大清真寺,由前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发起并捐资筹办。这座史诗般华丽壮阔的海上清真寺,汇聚了摩洛哥巧夺天工的建筑艺术,每一尊雕塑、每一粒瓷砖都是浓缩的博物馆。


清真寺的三分之一面积建在海上,以纪念摩洛哥的阿拉伯人祖先自海上来,提醒着世人辉煌的往昔。



把这座伟大的完美的建筑当作整个行程的扫尾,算不算也是一种圆满?可是,到底还是留下遗憾了,哈桑二世清真寺,我只能远远地看、远远地看。。。。。
D125.10:卡萨布兰卡——杭

归途,一样的奔波一样的辛苦,却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获得。旅游,或许正是为感受那短暂又难免局限的流浪或漂泊,是为体验那一段段新鲜或冒险,是为揣着逃逸的心和未知的开心出发,看别样的风土人情、看不一样的宗教文化、看自然的流逝和宇宙的不朽……在行走中收成、感动、欢喜、悲伤,在无声无息中,变得从容、柔软、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