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波多黎各最高光的时刻,莫属2004年以史上最大分差19分击败美国男篮“梦之队”了。


满大街找篮球场,只有在海边看到一个相当colourful的,但这么大风,如何投篮啊?
作为美国自由邦,严格意义上来讲又不是一个国家,并且飞的是美国内陆航班,无需海关边检,短短不到1个小时的飞行,落地后的感觉特别像是一个破败的城乡结合部。
对于波多黎各,特别拧巴。以下历史摘自百度。
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琼斯法案,将“美国公民籍”强加于波多黎各人民。
1937年,波多黎各人民在波多黎各国民党领袖P.阿尔维苏·坎波斯在蓬塞发动独立起义,但第三遭到镇压。
1947年美国国会允许总督由选举产生。
1950年11月1日,波多黎各民族英雄奥斯卡·科拉佐和格利斯里·托雷索拉暗杀美国总统失败,另外一些波多黎各民族主义分子在国会众议院走廊开枪,射伤了好几位众议员。
1950年十月30日,波多黎各人民第三武装起义,宣布成立波多黎各共和国,31日失败,100余人被逮捕。
1952年美国给予波多黎各自由联邦的地位,实行自治,但外交、国防、关税等要紧部门仍由美国控制。
1972年以来,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多次重申波多黎各人民享有自决和独立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1977年美国总统杰拉尔德·鲁道夫·福特向国会提交了《1977年波多黎各立州法》,倡导把波多黎各变成美国的第51州。
1982年11月罗纳德·威尔逊·里根总统发表声明,支持波多黎各成为美国的一个州。
1993年11月,波多黎各第三就与美国的关系举行全民公决,结果多数人仍倡导保持美国的自由联邦地位。
2012年11月6日,波多黎各第三进行了第四次公投。此次公投由两轮投票构成。在第一轮中,波多黎各人就“在与美国关系上是不是想改变近况”进行投票。180万人具备投票资格,有6.5万人舍弃了第一轮投票,在参加投票的人中,54%的人支持改变关系。随后,波多黎各人就怎么样作出改变进行选择,有“成为美国一州”、“扩大自治权”和“完全独立”三个选项供投票者选择。在此轮投票中,只有130万人进行了投票,61%的民众支持成为美国第51个州,约33%期望扩大自治权,而仅有5%的人赞成完全独立。
2017年06月11日,波多黎各岛于当地时间就与美国之间的地位关系举行第五次全民公决。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报道,波多黎各岛公投赞成向美国国会申请“成为美国的第51个州”。本次公决中,波多黎各人有三个选项:成为美国第51个州;保持近况;与美国实行自由联系下的内部自治或独立。但剖析师预计,美国国是否会把波多黎各“扶正”。
也就是说,这么多年来来回回,绕了个圈。
漫步在街头,虽有浓厚的异国风情,但就像《加勒比海盗》的电影一样,让我昏昏入睡,对于我天生对海不是特别有兴趣的人来讲,只能说乏善可陈。
假如非得拿一个类似的来做对比,我感觉特别像简配版的澳门。但只不过老城区的感觉,不可以拿澳门那种du场的五星级酒店灯红酒绿来比较。
很不容易找到一家里饭店,员工是广东籍的移民,用不咸不淡的广东话和我有一句没一句的聊天,问我为何会来这里?
我说,没来过就来看看。
她说,极少中国人会来这边……
的确,漂亮的加勒比海和简单的生活确实吸引,就像每个未知的地方都充满着好奇,远方,脚步不可以停。














阳光太猛烈,以至于不少相片都是背光




就像是在澳门街头










首都圣胡安的街道


















在城堡的瞭望孔看那湛蓝的加勒比海




到处都有美国国旗,波多黎各的大家是多么渴望加入米帝啊






俯视城市中心,挺有欧洲小镇的感觉




热情的西裔,色彩缤纷,但其实这辆皮卡的贴画也很与众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