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庆城县
地方境域
庆城县坐落于甘肃东部,马莲河中上游,东邻合水,西濒蒲河与镇原县相望,南和西峰区毗邻,北与环县、华池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07°16′32″—108°05′49″,北纬35°42′29″—36°17′22″。东西长约70公里,南北宽约56公里。总土地面积2692.6平方公里。
地貌
庆城县地处陇东黄土高原中部地带,全县除驿马镇、桐川乡有部分较宽塬面外,其余塬面支离破碎,川、台狭小,山区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呈残塬沟壑与丘陵沟壑地貌种类,全县海拔1011-1623米。
气候
庆城县属温带国内性季风气候,每年平均降雨量537.5毫米,年平均气温9.4℃,无霜期150天。
历史文化/庆城县
民俗文化
香包
香包,古名香囊,又叫荷包,俗称“绌绌”、“耍活”,是劳动妇女寄托期望、祈祷幸福的产物。庆阳香包的历史已有千年。2001年文物工作者在华池县双塔寺塔体内发现了一个保存完好的金代香包,称“千岁香包”,它被民俗专家盛赞为“中国最好的香包”。
刺绣
庆阳刺绣是一种做工精美的最具传统特点的民间手工艺术晶,为乡村妇女一特技,是传统的民间工艺。针绣的技法有:平针绣、施针绣、滚针绣、错针绣、乱针绣、锁绣、挑花绣等几十种。
剪纸
庆阳剪纸,俗称“窗花”。在庆阳民间,节日,娶媳嫁女,满月祝寿,农村妇女们都要打扫庭室、裱糊墙壁,又要执剪铰纸,制作窗花。在色彩渲染上,有单色、染色、套色、剪绘和烟熏等多种手法在方法运用上,有阴剪、阳剪、阴阳剪、对称剪、影影剪、折迭剪和随便剪等多种剪法。
社火
陇东社火,俗称故事,是时尚在甘肃陇东民间的一种传统的娱乐形式。以铜器伴奏为主,武角,旦角两大门类,生,丑,净,旦兼而有之,逗打戏闹贯穿其中,古有耍故事之说。社火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对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振奋精神促进两个文明建设都有推进用途。但毕竟来自于封建社会的祈祷祭礼祀活动是封建社会的产物,难免泥沙俱下,带有肯定的封建迷信色彩。
名优特产
庆城县特产有:梨瓜子
、黄花菜、紫花苜蓿、甘草
、羊羔肉、荞剁面等。
名胜古迹/庆城县
普照寺
普照寺坐落于庆城县政府后院内,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保存到今天有5间正殿,不止是一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是早已闻名的甘肃现存较古老的大型木结构建筑之一。
鹅池洞
鹅池洞坐落于县城东南古城墙下一平台之上,内连城墙与城内相通,外有天然屏障,与柔远河相通,系原庆阳著名八景之一的鹅池春水所在地,相传为周祖养鹅之处,实为御防外族入侵而修筑以供城内军民汲水之用,历代均有修葺,形成了较大规模,后遭兵燹地震,仅存遗址5.86亩,1999年被批准为莲池寺佛教场合。
周祖陵
周祖陵坐落于庆城县东山之巅,故山名为“周祖陵山”。据出土文物佐证,陵园建筑历代均有兴建,且数千年香火不断。为再现古城风貌,20世纪80年代以来,庆城县政府复庙宇、建楼阁、筑亭台、竖碑刻,命名为“周祖陵森林公园”,融人文历史、自然景观为一体。
普照寺大殿
普照寺大殿坐落于庆城县政府机关后院,宋代建筑,大殿雄浑,风格独特,占地面积约1500平米,遭数次地震而未损丝毫,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周祖陵森林公园
周祖陵森林公园,1993年被省林业厅列为省级园林基地,为甘肃十大旅游景点之一。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级旅游景点。
黄公碣
黄公碣铭刻着北宋黄庭坚的诗篇和书艺瑰宝,是明代嘉靖戊午年,分守河西道、陕西布政司左参议、南都陈风勒石摹刻的。原置庆城西街考院内,1954年移置鹅池空同阁,1985年藏入博物馆,为甘肃著名的一通诗碑。
文章记者:我爱去旅游网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