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甘肃酒泉玉门市旅游概况

   日期:2024-08-13     来源:www.zpg8.com    浏览:687    评论:0    
核心提示:玉门市坐落于中国甘肃河西走廊西部,面积1.35万平方千米,人口17.72万,汉族为主,另有回、裕固、哈萨克等20个少数民族。离汉代玉门关有上百公里,离清代玉门县旧址约70公里,它高高地蹲伏在祁连山绵延重叠的余脉上,依赖着白雪皑皑的雪峰。

玉门市坐落于中国甘肃河西走廊西部,面积1.35万平方千米,人口17.72万,汉族为主,另有回、裕固、哈萨克等20个少数民族。离汉代玉门关有上百公里,离清代玉门县旧址约70公里,它高高地蹲伏在祁连山绵延重叠的余脉上,依赖着白雪皑皑的雪峰。市区有石油河流经,玉门镇有疏勒河流过。这里是诞生中国第一口油井的地方,这里是诞生中国第一个油田的地方,这里是诞生中国第一个石化基地的地方,这里是孕育大庆、胜利、克拉玛依油田的地方,这里是养育和繁衍中国现代工业的地方,这里过去激荡着整个民族的光荣与梦想。

历史文化/玉门市

文化遗产

玉门境内有新石器晚期火烧沟文化遗址、昌马石窟、古时候岩画、汉代长城、烽燧与唐、宋、明、清时期的著名文化遗存。

地方风俗

新年:玉门人叫旧年。春节的内容除去有除夕守岁、拜年、贴年画、贴对联、贴门神、放鞭炮、耍社火外,还举行一些祭祀活动,诸如接神、敬天等。

冬至节:玉门人把冬至节视为小年,很看重。在这天讲究吃窝窝饭。另外,冬至节还有其它民间体育活动,旧时,玉门人在这天喜欢打秋千,到河里滑冰,孩子们则爱玩打老牛。

腊八节:玉门人也十分看重,在这天一般习惯吃豆子饭(即腊八粥)。

灶神节:腊月二十三叫灶神节,在这一天,大家要送灶王爷上青天,吃烧的小干粮,除此而外,还要扎灶马,做粘糖(麦芽糖),在这日晚上祭灶送灶王爷上天。

除夕守岁:除夕夜,玉门人讲究这一夜不睡觉,还要吃得非常饱,意思是只有除夕吃饱了,来年才会丰衣足食,当地的习惯是吃长面。在这夜,大家还要为新年的到来作几件要紧的事情:一是贴对联,门上贴年画(旧时叫贴门神);二是在清扫了里里外外之后,还要举行一些地方风俗非常浓的祭祀活动。

初中一年级不外出:大年初中一年级按当地的习惯,大家一般不外出,这主如果为了合家团聚、谈古论今、共叙家事。初中二年级才开始走动,相互拜年。

正月十五元宵节:正月十五又叫灯节,古称上元节,元宵节的风俗一是吃汤圆,二是观花灯。

2月二龙抬头:旧时把阴历2月初中二年级,视为土地节这天农村人大多要摊煎饼,供奉土地神。

端阳:玉门人过端阳节时尚吃米糕、油饼子、饮黄酒、妇女们还讲究绣香包、扎花线。

6月六沙浴节:每年阴历6月6日,柳河官庄子北边的黑沙窝很热闹,周围群众来此,一为凑热闹,二为通过晒沙治疗各种风湿病等。

中秋节:玉门人过中秋节也有祭月风俗,一家人团聚叙旧,吃月饼、吃锅盔。

传统社火

传统社火:玉门民间延袭到今天的社火内容比较丰富,有高跷、狮子、旱船、东洋车、腰鼓、秧歌、地蹦子、跑驴等,除以上几种形式以外,玉门民间时尚的传统社火,还有霸王鞭、大头娃娃、铁芯子、太平鼓等,近年来,从外地还引进了猪八戒背媳妇、二鬼摔跤、耍灯笼等,使玉门社火愈加丰富多彩。

人文景观/玉门市

玉门文物古迹海量,名胜风景独特。全市被省、地、市保护的景点104处。著名的有距今3700多年的中国最大、最古老的古时候羌族文化遗址——火烧沟原始部落村、昌马石窟、红山寺、骟马城、吾艾斯墓等文化遗址和干海子候鸟自然保护区、梦江南、玫瑰沟度假村及“中国石油第一井”、“铁人”故居纪念馆等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老君庙和老一井

老君庙和老一井座落在玉门市区南端,最早建于清同治二年,因抗日战争期间在此发现和开发当时中国最大的油田而闻名全国,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烽火中享誉全球。1980年,玉门石油管理局为纪念玉门油田发现和开发,重建了老君庙,并在老君庙前原玉门油田第一井的钻凿处安装了抽油机,铭刻了“老一井”的碑文。老君庙和老一井现由玉门油田分公司采油厂管理。

玉门油田有着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早在抗日战争期间,玉门油田就用多产油、产好油的方法,有力的支持了抗战。全国解放后,玉门油田又为全国各大油田输送了10万干部职工和4000多台套设施,成为了新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近年来,伴随国内旅游业的进步,玉门油田又建设了矿史展览馆,健全了旅游接待设施,完善了旅游接待的规章规范,并寓教于游,对游客拓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2004年7月1日,国家旅游局已经把玉门油田命名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省地旅游部门正在将玉门油田工业旅游景区编排在全省的旅游线路中,玉门油田也正在规划和建设这一旅游景区。大家相信,伴随玉门油田工业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的深入,她的社会教育功能将进一步增强。

王进喜故居纪念馆座落在赤金镇和平村,该馆建于1992年,1994年被甘肃委和玉门市委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故居纪念馆由时任甘肃委书记顾金池同志题写馆名,玉门市市长主持了开馆仪式。

故居于1994年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和赤金镇人民政府一同集资修建,座落在王进喜故居赤金镇和平村,嘉玉赤公路与312国道交汇之处,距玉门市区25公里,距国营四0四厂15公里处。纪念馆由王进喜故居、王进喜铜像、王进喜生平事迹展示馆三部分组成,再现了“铁人”王进喜的成长经历和生平事迹。该馆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被甘肃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酒泉区域国际教育委员会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该景点1996年被甘肃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被玉门市政府确定为红色旅游景点。

故居纪念馆前院矗立着高大雄伟的“铁人”王进喜铜像,底座正面有江泽民同志的赞语:“王进喜同志为国内石油工业的进步立下了汗马功劳,人民从来不会忘记他。”步入展览大厅,从分为四个方面内容的百余幅珍贵照片和真实的文字纪录中,大家可以领略到王进喜和玉门“老石油”当年为开发玉门油田而做出的卓越贡献,可以领略到六十年代中国石油工业进步中所获得的辉煌成就。

展厅北侧,是仿建的王进喜故居。故居共有三间小屋,那破旧的门窗、漆黑的墙壁,斑驳尘封的土锅台,一把携带岁月陈迹的芨芨草笊篱,还有那三条腿的破旧桌凳、褴褛的破羊皮袄……无不浸透着那个黑暗年代王进喜一家贫困的生活和悲惨的处境。

“铁人”王进喜出生在甘肃玉门市赤金镇和平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还未成人时就到旧中国玉门油矿的扬子建筑公司做工;后又成为油矿的一位原油运输工人,成了玉门油矿著名的“石油娃”。中国解放后,王进喜飞速成长为新中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的钻井队队长,多次创全国钻井先进记录。调入大庆油田后,更是用肩扛手拉的方法竖起了井架,用身体替代搅拌机压住了井喷,成长为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为了缅怀铁人营业额,学习铁人精神,继承铁人遗志,弘扬铁人精神,近年来,全国各大油田和企业的职工及游客前来参观者逐年增多。“铁人”王进喜故居纪念馆也因势利导,拟定了游客接待规范,培训了解说员,在旅游接待中对游客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收到非常不错的社会效益。

王进喜故居纪念馆,从内容和实物展览方面着重突出了这位农民的儿子,怎么样在中共的领导下翻身得解放、当家做主人,如愿以偿地当了一名石油工人的成长经历,与他满怀对党和人民的无比热爱,对社会主义祖国的强烈情感,捐躯祖国的石油工业进步,呼喊出“宁愿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铮铮誓词。并从多方面的文字描述和艺术的层面表现讴歌了这位当代石油铁人的不朽功绩。

文章记者:我爱去旅游网记者

 
打赏
 
更多>同类攻略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攻略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